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原文地址:我与《叩问童心》(二)作者:君子兰在读《叩问童心》的九年时光里,不知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场景总是挥之不去:一个老人在即将收割的麦田里牵着孙女的小手,踩着夕阳下的田间小路,彼此照应着。

在这个场景中,还会涎生出很多的问题:杨老师怎么样了?他是否依然有心力再叩问童心?田田怎么样了?青春期的田田是否也会叛逆?此时的杨老师和田田是如何沟通的?田田在杨老师的全心爱护下长成什么样了?

记得钱钟书先生曾说过一句话: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,就行了,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?其实我也不是爱追星的那种人,更不想借着什么机遇抬高自己。我只是有一个很单纯的梦想:想见见杨老师。就是想见见,没有别的。

可是我笨笨的,不知道也没有想到上网查杨老师的资料,也许借着现代的信息沟通方式,联系杨老师会很容易,能找到他也很容易,可是我恰恰就没有想到。在日积月累的想念中,我构画着杨老师的面貌,描绘着杨老师一家人的生活图景。

老师已经活在我的想像中,我想知道他是否依然健康?他是那样的用情于生活中的人和物,那生活反馈于他的是否好?

于是我打开书,看到了《叩问童心》的责任编辑是常红晓,出版社是大象出版社。工作之余,我就往大象出版社去打听常红晓, 我想通过书的责编了解一下杨老师的情况。但是当我联系到出版社的编辑室时,一位好心的编辑大姐告诉我,常红晓已经调走了,而且不知道他的情况。

这条线索断了以后,我平静了很长时间。

我想,也许今生无缘再见杨老师了。

g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常红晓

常红晓

242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转型中国观察者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