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  对话曹国伟:新旧媒体各领风骚


  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
  记者:侯继勇


  1、传媒新格局


  《21世纪》:未来在新浪微博上,除了开官方微博之外,能不能有更深层次的合作,比如类苹果的APP模式


  曹国伟:我明白你的意思,我认为也是这样。可以与你们的电子报链接,给你电子报带流量。未来的模式可能不是新浪去购买你们的内容,而是你们花钱购买我们的流量,然后广告分成。新浪可以把你们的广告系统与新浪的广告系统打通。


  《21世纪》:截至现在,传统媒体的APP装机量还很小,不过十几万,形不成商业模式,怎么办?


  曹国伟:要做变化。微博上的信息一定是碎片化的,这是消费者习惯。在APP、在微博上的形式要改变,把这些IT平台当做一个媒体管理平台。


  大家太容易激动了,在中国iPhone、iPad的拥有量才多少?电脑普及了很多年,电子杂志也推了许多年,但结果如何?真实的状况是这样的,媒体的使用(方式)跟随用户所处时空进行转换,比如广播,汽车文化使广播二次繁荣。在车里面只能听广播,开车不能看电视。没有iPad,谁在家打开电脑看电视?


  另外,媒体的生存跟发展,跟它生存的环境直接关系的。美国为什么报纸消亡那么快,特别是都市报消亡非常快,原因是本地信息广告是主要,或唯一广告来源,完全被互联网代替了。中国报纸不是这样,中国分类广告从来没有起来过,过去这些年,主要是房地产、汽业、金融广告,美国没有这个环境。


  比如你们不是生活得很好吗?是因为互联网并不能完全替换你们的收入来源。门户还得每年花钱买你们的内容,否则你们的法务就找上门了。


  《21世纪》:但新媒体赚钱还是更轻松。你觉得未来的新旧媒体的格局会是怎样的?


  曹国伟: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,美国2009年的数字,印刷媒体在媒体使用时间里面占12%,互联网占28%,电视占31%,剩下是其他的媒体,比如广播等。12%的印刷媒体的广告占比是26%,28%的互联网占广告占比是15%,还比不上印刷媒体。


  很多人都说新媒体如何风光,这给人造成一种印象,其实是假象,传统媒体很不爽。其实很多新媒体公司是不挣钱的,只有少数大户赚钱。你没有想到?这就是事实。


  事实是这样的,传统媒体公司,只要大一点都在挣钱,都是活得蛮好。报纸蛮好、电视台也蛮好。但大部分以媒体生存的网站几乎都不挣钱的,他们真正挣钱的是游戏,都是游戏网站。互联网这东西是被资本市场炒起来的,这里有人输钱,有人赢钱,跟业务没有太大关系。


  《21世纪》:其他网站是不是需要门户推动其他业务,比如游戏?


  曹国伟:这个我就不知道了,反正他们的门户跟他们的游戏业务关系不是很大。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这个问题,从经济角度来说讲不大通。


  2、媒体生死劫


  《21世纪》:iPad问世的时候,觉得APP方式可能对传统媒体是一种机会,现在来看,也还是挺难,传统媒体通过APP带来的用户量并不大。


  曹国伟: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吧。对于美国很多报纸来说,纸介质正在消失当中,对他们来说这个东西(苹果的APP模式)更加有用,转型对他们来说很紧迫,即媒体内容都是数字化。美国这样的国家,绝大部分用户通过网站阅读咨讯,传统媒体网站的流量又不大,影响也不够,只能通过门户网站转载,扩大传播率。


  新媒体本质是个发行渠道,自己不掌握发行渠道,必须跟别人去合作。有了iPad之后,出现了一个新的发行渠道,有了新的用户群,这还是一个可以掌控的发行渠道。


  但这并不能改变本质。在美国,报纸的商业模式是广告,广告主要以分类广告为主,已经被互联网吸干了,这个商业模式已经不支撑报纸运营模式了,iPad上会让品牌延伸,会让内容继续延伸,但商业模式没有变化,商业规模也不会放。iPad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机会。


  当然中国不同,中国很多报纸都活得很好,在若干年内还会活得很好。在中国,iPad用户有多少人,iPhone用户有多少人?没有多少人,也就几百万人。


  中国报纸可以发展方向很多,原有商业模式在继续发展,新媒体提供了一些机会,iPad、iPhone也提供了很多机会。作为传统媒体来说,未来一定是作为内容提供商,同时为多重渠道服务,技术愈发展,渠道愈多,机会愈大。除了iPad、iPhone,微博这样的媒体运营平台也是机会。


  《21世纪》:我们的内容被分拆了,被碎片化了,广告没有展示机会了,怎么办?


  曹国伟:你说的并不完全准确,新媒体是个运营平台,帮助传统媒体拓展渠道,延伸品牌影响力。对于广告主来说,看的不是发行量,看的是影响力,特别是新媒体时代。等发展到一定阶段,新媒体给你们带来影响力,不足以实现足够的价值的时候,传统媒体的内容就开始向新媒体收费了。


  这两年你们每年都在涨价,这才是事情的本质。


  《21世纪》:但我们还是需要更多展示的机会。


  曹国伟:大家有误解。新浪做到今天这样大的一个规模之后,大量内容是自己创造的,很多是网民创造的内容。传统媒体在里面只占一个部分,在财经频道里面传统媒体内容多一点,其他频道跟传统媒体的关系已经不是特别大了。你看到我们很赚钱,再看看其他门户网站的利润率,其他门户几乎都是亏本的。


  账面赢利,是因为有其他业务,比如网游业务。摊销完成本,其他门户要么赚钱很少,要么亏本。不要以为自己很吃亏,现有格局有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在平衡。现在这种模式对你们来说,对我们来说,并不是谁吃亏谁赢的问题。新浪赚钱,因为新浪规模做到最大。其他网站亏钱,是不是也要觉得自己很吃亏?


  所以不能在一个点上看问题,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格局里面去看,你就会明白,真相原来如此。


  《21世纪》:新浪规模做到最大,如何实现?


  曹国伟:新浪为什么做微博,为什么做博客,原因是我们对内容的变化是有远见的。我很早就有这种危机感,在2007、2008年,我曾做过一个决定,要把你们几家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的内容全部垄断下来。独家买断。但是后来执行不力,没有成功。我当时就看到,三年以后会更贵。


  3、微博再造梦


  《21世纪》:现在流量被两家公司垄断,一家是腾讯,一家是百度微博会改变这种局面吗?


  曹国伟:当新的应用出来以后,新的网站出来以后,如果受到用户的欢迎的话,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话,就会迅速的获取用户,获取流量。但互联网市场还在增长,另外互联网市场有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,新的业务会增长,旧的业务也会增长,例如我们的门户网站也在增长,会一直并存。


  我相信微博起来以后会获取很多新的用户、新的流量,但是并不是说其他的公司,像腾讯、百度就不增长,他们也会继续往前走,整个互联网市场很大,但有一部分属于新浪微博。


  《21世纪》:你觉得马化腾所谓的“三大”(指腾讯、百度和阿里巴巴),“三小”(指新浪、搜狐和网易)是不成立的?


  曹国伟:至少从规模看,从市值看,三大还是三大。当然我们是希望增加份额。


  《21世纪》:新浪微博会分拆吗?


  曹国伟: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。是不是把它分拆不是目的,也不最重要,重要的是,在成熟的公司里面,在一个旧有业务很强大的公司里面,要生长出一个巨大的新业务,它的挑战是很大的,事实上也很少有人做到,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。


  《21世纪》: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

  曹国伟:独立的组织、机构、创业机制,资源倾斜都非常重要。独立的组织跟机构、机制能够用一种新产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新产品的开发、发展、运营,有一个独立的机制,可以让新的业务在发展阶段有一个创新的环境。


  从资源倾斜上面来说,对一个成熟公司、上市公司来说,也是同样的问题,因为原有业务还产生大部分的收入、利润,将资源倾斜在新的业务上很难。


  新业务刚开始,不赚钱,需要长期投入。对于一个决策者说,你对新业务倾斜越多资源,会对公司整体的业绩有负面影响,从而可能会影响股票、市场价值。


  《21世纪》:新浪微博如何做到组织独立,资源倾斜?


  曹国伟:新浪做微博之前考虑了很多,我们反思过去很多新业务增长不大有几个原因。如果你不够专注,不够独立的看待新业务,没有巨大的资源投入的话,在成熟公司生长新业务很难。


  我们一开始就做了很多的努力,独立团队,成立微博事业部,再后来独立注册公司。同时我们觉得,在新浪的公司,要把微博做大的话,依托新浪本身的资源、平台优势十分重要,我们建立了很多辅助的机制,让全公司相关的部门都在这个机制里面,与微博平台对接,以自己的优势角度去支持微博。


  资源倾斜更在于决心。我们必须要投入,对我来说就是近期跟长期平衡的问题。这是新浪的长期利益,不会去考虑对短期利益产生的影响,我相信我们在投资未来,投资者也相信我们对于未来的定位,他们会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巨大的投入。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常红晓

常红晓

242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转型中国观察者

文章